一艘遊艇動輒幾百、上千萬,甚至上億,因此在台灣擁有一艘遊艇容易被貼上「炫富」標籤,部份人看待遊艇也容易落入「仇富」心態,但如果拿掉這些偏見,以更健康、客觀的態度看待,會發現遊艇不只是艘豪華的船,背後創造的經濟產值、提供的就業機會才是遊艇帶來更無形的價值。
所謂「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為備」,一艘遊艇從製造到最後悠遊於大海,串起的人才需求、產業連動遠超過你的想像。從一開始船體設計師和船艙室內設計師畫出藍圖,接著由專業人員合力將遊艇實際打造出來,其中包含各類工程師、工匠、技術人員,形成一個產業鏈,就像台灣高雄的造船聚落,撐起高雄經濟半邊天。
為讓船主每一趟出海都有最舒適體驗,各種遊艇相關產業應運而生,例如將遊艇第一線介紹給客戶的經銷商、代理商,掌握出海安全的船長、水手,打理船主出海大小事的管家,船上掌廚的廚師,甚至是隨船的醫生、健身教練,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性。遊艇也像汽車般要定期保養維護,需要背後完整的產業鏈支撐,此時有先進上架保養能力的廠商、技藝高超的遊艇技師就是船主最大的後盾,甚至洗船也是一門專業,龐大的船體要清洗、打蠟,其複雜程度不是像汽車開去自助洗車場就能解決,看過專業遊艇清潔人員吊掛船邊洗船的高難度就更能體會「術業有專攻」的涵意。
除了上述直接相關從業人員,圍繞遊艇的其他休閒產業會是台灣的新經濟藍海,當愈多人擁有、使用遊艇,遊艇碼頭的需求提高,遊艇碼頭也就能逐漸形成集遊艇、觀光休憩、文化創意等的複合式場域,成為遊艇服務產業生態圈,此時遊艇創造出來的價值就不再只是區區幾百、幾千萬的售價,而是活絡經濟、造福更多相關專業人員的新經濟火車頭。
看好遊艇產業未來的同時,親海文化、遊艇認知的建立及認識就更為重要,因此得知原定今年三月舉行的台灣國際遊艇展要延期、甚至有可能取消時讓人大失所望,雖說疫情帶來不少衝擊,但主辦單位沒有積極應變能力,隨市場需求調整辦展方向及步調,讓本是一個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遊艇的大展又在期待中落空,相當可惜。
文章來源:逍遙遊艇風尚誌
Yorumlar